一、基本情况
亚洲必赢创建于1995年,经历了培训、中专、专修学院以及合作办学几个阶段,2004年独立设立为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2009年顺利通过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5月27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亚洲必赢,成为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
学校坐落在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地,地处广东“三大经济圈”之一的“广佛肇”经济圈内。校园总面积1390.07亩。校舍建筑面积约501662.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09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60多万册。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9系3部1院),开设专业52个,其中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31个,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形成以管理学学科专业为主,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9省、市(广东、湖南、广西、海南、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889人,其中本科生8959人。
到今年六月底,已有12届毕业生,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3万多人。一次性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7%-99%之间,在2013年广东省就业督查中被评为优秀。
二、办学定位与办学思想
近年来,学院明确了办学定位与办学思想,以指导学院不断发展。
1、办学定位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我校的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根据学院和学生实际,我们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办学方针
建校之初,董事会确立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
3、办学理念
2012年,学院根据办学实际与发展目标,提出了“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以质立校,表明了学院自觉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追求以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以生为本,表明学院为培养学生而办大学,追求“学生利益高于一切”;突出特色,表明学院敢于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追求独具特色的办学方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崇尚创新,表明学院对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价值追求,不断求实创新,推动学院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4、“德学”教育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学院提出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德学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要“以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人的行动指南,积极践行道德规范;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一生至上的追求。推崇和提倡德学文化,强化“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念。
5、校训精神
学院的校训是“正德厚生,励志修能”。校训体现了学院的“德学”教学思想和呼应了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三、应用型大学探索与观念转变
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我院发展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
1、举办“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术论坛
2015年12月,在佛山市三水校区举办了“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术论坛。论坛邀请了广东省教育厅领导、全省民办本科院校、花都地区高校领导出席。论坛的主题为“转型•融合•提升•发展”,共同研讨了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探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的发展之路。会议成果收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该书集中反映了我校教职工近年来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路径的思考与研究。
2、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围绕创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大讨论
2016年5月,学校召开了升本以来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会上,全校教师对就如何办好这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促进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大讨论,教师们纷纷为亚洲必赢的发展出谋献策。《“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研讨会发言材料汇编》,就是对这次大讨论的忠实记录。
3、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本科教学
2016年10月,学校举办了首届“本科教学质量季”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广大教职工加强本科教学观念,全面适应本科教学,切实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2016年11月,学校组织了部分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共24人)赴浙江、上海本科高校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参访了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树人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返校后召开了考察汇报会,全面总结了考察收获,对本科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与科研
近年来,我们学院的教师加强了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加强了科研工作,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1、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际贸易学、物流管理);有国家财政支持专业实训基地1个(物流管理);有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个(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有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物流管理)。
校级重点专业8个;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个;目前,我院在专业发展上已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支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龙头,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应用型专业建设格局。
2.课程设置与建设
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建构了“平台+模块”模式,即“四平台、三模块”。通识教育课程部分选用慕课方式,引进高水平的课程,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
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 门,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15 门,校级本科重点课程11 门,校级本科课程合格率100%;校级立项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24 部,正式出版19部。
3.实践教学建设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特别加大了实践教学学时比例,明确要求工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占45%~55%,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占35%~45%,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相关制度,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此外,每学期还安排师生社会实践周活动,定期开展教师实践教学竞赛和学生技能竞赛,顺应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4、科研成果
2014年升本以后,学院通过各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
与科研活动,整体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项目与成果呈现倍增状态。
表1 2014年-2017年课题立项一览表
项目类型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小计 |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
2 |
1 |
6 |
1 |
10 |
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 |
1 |
3 |
4 |
2 |
10 |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
2 |
|
1 |
1 |
4 |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
|
6 |
9 |
12 |
27 |
服务社会项目 |
2 |
1 |
2 |
2 |
7 |
合计 |
7 |
11 |
22 |
18 |
58 |
注:2017年统计数据截至5月31日
表2 2014年-2016年科研成果统计表
类别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小计 |
公开发表论文(篇) |
147 |
363 |
640 |
1150 |
公开出版教材(含参编)(本) |
20 |
23 |
19 |
62 |
公开出版编著(本) |
0 |
10 |
3 |
13 |
作品著作权登记(项) |
2 |
10 |
|
12 |
外观专利 |
|
|
45 |
45 |
实用新型专利 |
|
|
22 |
22 |
合计 |
169 |
406 |
729 |
1304 |
注: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0日
五、师资队伍与干部队伍
学院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至2016年8月底,拥有专任教师91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7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学院还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学院现有中层管理干部63人。学院采用外部培训、考察学习和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教育中层干部。2014年和2015年,分别组织全体中层干部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进行为时一周“领导干部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力求提升中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六、办学特色
这些年来我们把凝练特色作为办学追求,以此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第一个特色: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特色专业。
根据“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在国内第一个创办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为配合佛山三水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创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协助广州狮岭中国皮革皮具制造中心发展,创办了皮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针对广东省中小企业众多,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劳资纠纷较多的现实,2016年申报了劳动关系专业。该专业在广东省仅有一所公办院校在2014年开办,民办院校申办这个专业我们是第一家。
第二个特色:与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培养人才。
近年来,全院建立较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有180多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了教材21部,发表校企合作论文50多篇。
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基本涵盖了学院的全部专业,主要合作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等。2014年,我们编辑出版了《校企合作之路》一书,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总结。
校企合作的几个重点项目:
1、校企合作共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我院在全国首办的冷链物流专业已经在全国产生影响,我院物流系与拜尔集团共同建设国家及省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
2、广工商-京东校园实训中心项目
创建广工商-京东校园实训中心(2016年5月),目前有300多名学生成为京东正式员工。经过短短6个月,广工商-京东校园实训中心成为京东全国客服中心的中坚力量。
3、“弟子规”壁画“芙蓉春晓”项目
美术系与广州万信达房地产有限公司合作 “芙蓉春晓”楼盘车库1.3万平方米“弟子规”壁画墙绘,该壁画创意设计98幅,沙井盖创意涂鸦52个,师生利用业余时间干了10个月,工程效果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4、校企合作研究绿色发展的项目
经贸系与深圳市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绿色发展科研项目已经结题。课题成果已由清华大学正式出版,并获得广东省、市行业政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全国市政行业2015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5、校企协同创办“四柱清财务咨询公司”。
学院会计专业联合广州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君联税务师事务所、广州尚宜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创办了“四柱清财务咨询公司”。该公司为花都区域的中小企业开展会计、审计、评估、财税、咨询等服务业务,同时为师生提供生产实践、实验实训、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平台。现在服务的企业和单位40多家。
第三个特色: 把“德学”教育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学院不仅提出了“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德学教育思想,而且组织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结集成德育著作,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教材。院长和党委书记亲自到课堂开德学教育讲座,给新生打好“德学”教育基础。
为把德学教育落在实处,学校还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倡导“五进”实践活动,“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看似简单的“五进”,对“德学”教育的贯彻、“德学”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我院学生在学生处、团委和系部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五进”活动,硕果累累。三年来,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文体竞赛和创新活动中共获得全国性奖56项,省级奖238项、市级奖14项,区级奖44项,通过竞赛,锻炼了学生,提升了技术技能。
近三年重要奖项:
2014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技能(键盘乐器演奏)比赛一等奖。
2015年,《五进之歌》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一等奖。
2015年,我院学生代表队力压群雄获得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营销模拟决策大赛大陆地区总决赛冠军。
2016年代表大陆赴台湾参加决赛获得亚军。
2016年,学院《践行五进 立德树人》项目获得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本科组)一等奖。
七、成人继续教育
近年来,学院加快了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步伐,先后成立了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创业培训学院,公开学院,社会服务培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现有13000多学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获得了丰收。
八、党建工作
学院董事会、行政领导班子重视党建工作。2009年党委成立至今,党建体系完善、机构齐全,已形成三级组织架构。
党委领导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党委书记兼任副院长并担任董事会董事,是学院董事会常务会议成员之一,参与学校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党委始终大力配合学院董事会和行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院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九、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围绕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一是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支与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基本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到2020年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超过300人,中级职称的超过400人,“双师型”教师超过 70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600人。
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学院将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打造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出发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拓展国际教育;紧扣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探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加强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推广。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构建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是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树立以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通过重点学科、特色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将建设4个以上校级重点学科,争取获得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以上校级重点(特色、示范、品牌)专业和2个体现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力争获得3个省级重点(特色、示范、品牌)专业和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开设课程全部达到校级合格水平,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达到15门以上,校级重点课程达到50门以上,力争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校级精品教材达到20部以上,省级精品教材达到5部。
四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到2020年,要完成6个基建项目,67000平方米的基建任务,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经费优化数字资源,完成校园网络的联结、互通与共享,使校园数字化达到较高水平;投入4500万元,确保每一年新增的教学仪器设备值占比不少于10%,打造12个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2个学科专业群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按标准添置一批图书;以美化、绿化、净化、优化为标准建设生态校园;优化两校区学科专业布局,基本形成教学区域相对独立,教学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格局。
五是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学院将不断总结提炼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德学文化;引导培育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大学精神;将德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师德修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教育活动中。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过20年的风雨兼程,我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逐渐提高,办学竞争力持续提升,社会知名度日益扩大。特别是201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迈上新台阶,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但是,按照学院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百年老校的愿景,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将脚踏实地负重前行,真抓实干,辛勤耕耘,不断积累阶段性成果,为实现学院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进。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还要迎接两场硬仗: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我们要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努力工作,完胜两场硬仗,再度谱写亚洲必赢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