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平,陕西西安人,现任工学院院长,博士,二级教授(2011年),硕士生导师,宁波市拔尖人才,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西北工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博士后。
曾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长安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01-2007 年,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7 年回国到宁波工程学院任教。曾任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2008-2018),宁波工程学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2018-2022),宁波市“网络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08-2023),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负责人,浙江省一流专业(计算机)负责人,宁波市“智能装备与柔性制造技术”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以及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 余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50 余篇被 SCI/EI 收录。获发明专利 10 项。

宋锋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会理事,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曾挂职原哈密市副市长并获优秀公务员称号、获省优秀硕士生论文指导教师、校社会科学论文一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突出个人二等奖等荣誉。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在《宏观经济研究》、《城市规划》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得省级领导批示资政报告2项。

欧仕益,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加工食品安全与控制。主持省部级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发明专利15件(转让3件),发表SCI论文150多篇,引用6600多次(H指数43)。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现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理事,以及中国食品学报、食品工业科技、现代食品科技、食品安全检测学报、Foods等杂志编委。

阿拉拇(ALLAM MAALLA),教授,工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外籍知名专家学者,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核心入库专家,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多数国际期刊客编。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及其应用。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项目30多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01余篇,其中90篇已被SCI/EI检索,多数篇已被SCI—区TOP期刊检索,其中影响因子大于9 的论文有7余篇。出版专著1部。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奖33项,教学成果奖1项。申请专利40多件,其中国发明专利30件,国际发明专利6件,已获授权专利11件,PCT授权专利5件。

李德胜,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图像与视频分析、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密码学等。担任IEEE Member、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安徽省知识产权库专家、安徽科技学院智能计算与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被Nokia芬兰赫尔辛基总部邀请成为 The Invent With Nokia team 担任 Nokia CTIR Inventor。
主持承担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产学研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般项目,广西云安全与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计算与复杂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3),参与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排名第2)。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一般教研项目。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1篇,EI期刊论文15篇,CSCD 核心期刊1篇。独立完成授权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和WIPO发明专利10余项。

卢鹏,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黄埔区高技能人才,广州市从化区政府评标库专家,本科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委员,专业负责人。近五年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4项、参与7项。

龚健虎博士、教授,长期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SCI检索10篇,EI检索13篇,国内核心期刊8篇;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50多项,国内发明专利12项,其中包括4项已经实现成果转化的发明专利,如大数据计算机用的网络安全防护装置(ZL202010969985.4)、计算机用大数据存储装置(ZL202010939047.X)等,获得日本和荷兰发明专利各1项,美国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9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5部。论文A fuzzy delay-bandwidth guaranteed routing algorithm for video conferencing services over SDN networks(SDN网络上视频会议的模糊带宽时延保证路由算法)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1%ESI高被引论文。

刘伟慈,副教授,博士,2010-2014期间在德国Friedrich-Schiller -Universität Jena访学,现任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十多篇被SCI检索;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广东省及学校等教学、科研项目十多项;参与编写电子类专业教材多部;并获得发明专利多项。曾获“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十佳教研室主任”、“先进教师”、“优秀教职工”、“优秀共产党员”、 “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全国和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蓝桥杯、大唐杯、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并多次获奖。近年来,主要承担《电子电路CAD设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大学物理》、《感测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毕会敏,工学博士,副教授,白酒酿造工高级技师,发酵工技师,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主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主持/参与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8项;参编团体标准1项、教材3部;发表论文18篇(SCI收录6篇、EI收录3篇)。获省部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或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梅秀芹,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双博士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访问学者,大数据高级工程师,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网络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广州市花都区禁毒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提取及应用、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为本科生讲授《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供应链管理》等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及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参与国自科及科技重大项目等10余项,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省级一等奖1项(第一指导老师)、第九届互联网+省级铜奖1项(第二指导老师)。授权发明专利1项、国际PCT专利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获软件著作权16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已毕业获硕士学位2名。

张永雄,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电子商务技师,研究方向数据科学与高性能计算、小行星反问题。主持/参与市厅级以上教改及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2篇,EI收录8篇);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省教育厅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一等奖。

钱镭,男,1981年6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交流。主要承担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等课程教学。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出版主编教材2部,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授权国家专利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