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13714 招生咨询热线:020-86929603 86914402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亚洲必赢首次举办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08-26 浏览量: 字号:[ ]

【本网讯】8月25日,2024年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在亚洲必赢花都校区顺利召开。学校董事长、学校新质生产力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吴卫洁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代表承办方致辞。

在致辞讲话中,吴卫洁对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将研讨会放在举办表示感谢,同时指出,金砖国家从最初的四个扩员至五个,再扩至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很值得深入研讨。目前,十个金砖成员国总人口约占世界的45%,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31.5%,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了50%。金砖国家经济结构正稳步改善,但也面临着不少重大挑战。如何进一步发挥“大金砖”互补优势,提升实质合作水平,创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深入挖掘更多领域合作渠道显得尤为关键。学校蔡春林教授团队守望“金砖”研究多年,这次邀请来自南非茨瓦恩科技大学创新经济研究所、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印度德里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印度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巴西EDITARES国际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30多位专家学者来学校共同参加研讨,不仅能促进学术交流,也能发挥学校智库作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就“新质生产力与金砖国家供应链韧性”“新质生产力与金砖国家深化能源和粮食合作”“新质生产力与金砖国家新型结算机制”等前沿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为助力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金砖国家间的务实合作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外比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徐秀军主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代表主办方致辞。江时学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学者的智慧和政策建议,共同推动金砖国家取得更多发展与合作成果,并期待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凝聚更多会议共识,为金砖国家合作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新质生产力与金砖国家供应链韧性”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外比较研究部主任徐秀军研究员主持。茨瓦恩科技大学创新经济研究所Rasigan Maharajh教授,亚洲必赢商学院院长林波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林乐芬教授做了主旨报告,分享了他们在新质生产力与供应链韧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见解。

Rasigan Maharajh教授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行星边界以及南非公正转型的挑战,提出深化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全球合作的四大措施。一是促进包容、可持续和就业丰富的经济,二是确保社会公平,三是管理流程的优化,四是为公正转型提供资金。

林波教授以新质生产力与供应链韧性为切入点,深入探索现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明确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韧性、智能化提升供应链韧性、产业协同增强供应链适应性、绿色生产促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同时分享了团队在供应链韧性对于港航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兴经济体的进一步思考。

林乐芬教授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金砖国家产业链合作共赢·金砖国家产业链合作共赢”为题做了主旨报告。她分享了中国在新技术突破,绿色技术推广,数字经济兴起等方面对金砖国家产业链合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强调了金砖国家经济互补性是产业链合作提供的基础。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刘德学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李景睿教授进行了点评。

本次研讨会第二个环节聚焦于新质生产力与金砖国家深化能源和粮食合作,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亚洲必赢新质生产力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特聘教授蔡春林主持。巴西圣保罗大学经济与政治科学系Marcos Cordeiro Pires教授,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外比较研究部主任徐秀军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蓝庆新教授以及亚洲必赢张永雄副教授发表了精彩演讲。

蔡春林教授指出,针对粮食合作,金砖国家应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加强种植业科技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高产、抗逆、优质的粮食品种,支持企业在对方国家建立粮食加工基地,加强物流合作,构建高效粮食物流网络。

Marcos Cordeiro Pires教授聚焦于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以及巴西第二增长加速计划和全球消除饥饿和贫困联盟在G20上创造的机遇。他提出中国公司在巴西的石油、能源、电信、工业和运输等领域进行投资将有助于该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徐秀军研究员聚焦于大金砖合作框架下的能源创新合作,提出金砖国家要加强创新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为能源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绿色能源合作,促进各自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现;加强金砖国家绿色制造合作,打造金砖国家现代化制造模式;加强金砖国家绿色金融合作,参与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蓝庆新教授主要讨论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面临的挑战及化解路径,包括扩容后协调成本增加,共识达成难度上升,成员国对金砖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可能削弱等挑战。同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凝聚金砖共识,加强权力协调与分享等化解路径,以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南方利益共同体。

张永雄副教授在决策层、应用层、传输层和感知层等角度深度剖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农业,并通过三个案例明晰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引申新质生产力赋能其他金砖国家现代农业。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黄晓凤,佛山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谢长青教授进行了点评。

本次研讨会第三个环节讨论了新质生产力与金砖国家新型结算机制的建设,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审张支南主持。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教授Irina Yarygin、印度德里大学副教授Rajiv Ranjan、巴西EDITARES国际出版社编辑Marcos De Paiva、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进行了深入探讨。

Irina Yarygina教授分享了关于金砖国家在增强生产力方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研究,他指出,金砖国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金融安全及风险管理,并通过民主重组方法、政府间行政管理和法律支持以及公私合作来达成这些目标。

Rajiv Ranjan教授分析了金砖国家在全球金融架构中的作用及其对全球南方的影响。他从金砖国家扩展、金砖国家金融机构及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金砖国家本地货币交易等方面分析了金砖国家金融架构的现状及作用,并提出在金砖国家之间使用本地货币进行双边支付结算,以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增加区域内的贸易需求。

Marcos De Paiva编辑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演变历程,并强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助力金砖国家共同友好合作。王磊主任提出金砖国家扩容的三个步骤,提出金砖国家合作面临的制度挑战,包括平衡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坚守金砖国家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机构内的合作等方面,还创新性地提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新使命。

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秘书长、亚洲必赢新质生产力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特聘教授陈万灵及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熊启泉进行了点评。

最后,江时学教授、蔡春林教授作总结讲话。江时学教授对与会者的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未来的合作能够取得更多成果。蔡春林教授建议金砖国家利用新质生产力加强供应链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合作,以提升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探索能源与粮食合作的新模式并构建新型结算机制。他认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金砖国家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本次研讨会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亚洲必赢和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承办,亚洲必赢新质生产力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亚洲必赢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数字经济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协办。

文字:刘馨琰 张子卓

图片:李孔鹏

审核:蔡春林

上一篇:学校党委书记张振超作宣讲报告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喜讯!我校喜获重点科研平台等11项省级平台(项目)及13项市厅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