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近日,由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的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市隆重举办。我院德学教育课入选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展示交流。
面向未来三十年产教融合大有可为
本次论坛主题为“新征程——面向未来三十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会理事长陈昌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河南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等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主持开幕式。
本届论坛以“新征程——面向未来三十年”为主题,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共同探索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探讨新时代类型教育的历史方位与未来方向,推进“十四五”规划与数智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专业研究生教育与类型教育体系,开拓国际应用技术教育合作新格局。
论坛设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1个课程与实训基地优秀案例展示,开展4场对话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重点举办开幕式、闭幕式、主场报告、分论坛、对话会、成果发布、签约仪式、课程展示、案例展示、实地考察等活动,100余家媒体对论坛进行报道,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过557万人次。
本届论坛站位“十四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David Cardwell等中外著名大学专家学者发表了真知灼见;现场发布一批应用型教育的创新案例,推出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和后疫情时代线上学习研究成果,与中国电子、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南方航空、京东集团、海尔集团等签署了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合作协议。论坛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推动教育变革创新,探讨把握数字化、智能化革命态势。
课程改革彰显价值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深化产教融合是驱动应用型教育体制、机制、模式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推进产教融合的关键。本次国际论坛以“课程展示”形式拉开帷幕,集中展示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彰显课程改革的价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中国本土化应用型课程建设成果。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黄鹏代表课程团队以“《德学教育》课程探索实践”为题做了展示交流。
本次入选的共有16家单位,来自亚洲必赢、平顶山学院等院校和达内集团、凤凰数媒、圆通科技等企业的课程成果主要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分享呈现;常熟理工学院、黄淮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等院校教师在论坛说课。应用型课程交流展示环节超过10万人次在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亚洲必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根据整合创新、协同育人的设计理念,将学生工作课程化,设置了校本特色的“德学教育”课程(“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依托于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广东省教科“十二五”规划德育专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北创助教”产学研项目等课题支撑,院长邝邦洪教授主持编撰出版《以德为行以学为上》、《践行五进立德树人》5本系列教材,师资从学工队伍先行先试到向“三全育人”进阶。以“德学”教育为中心主线,针对“五进”平台(进课室、进图书、进体育场馆、进实验实训室、进社会)等系列应用型育人场景,分模块建立课群、课链,建构知识管理标准并按学段形成螺旋上升的大思政、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助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与产教融合、就业创业结合,促使第二课堂与专业课、通识课的第一课堂衔接、融合。定期组织师生到学校德学成果展厅、广东省经济管理名专家展馆、新时代党员讲习所和校外实践基地等开展案例教学、对分课堂等实践教学,并借助麦可思的第三方评价360°Feedback持续改进。倡导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考核采用非命题式,线下(五进手册、主题班会、综合测评等)与线上(教育部易班平台)相结合,兼顾过程达标和个性发展。倡导胜己思维、互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让师生面向未来构建“高效优质人生智慧库”,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
会议同时邀请校企专家线上评课,线上线下,云端现场多元互动,共同探讨基于产教融合课程如何促进真实学习,重构师生、教学关系,重塑课程教学新形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提升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于2016年4月成立课程建设研究院,之后更名为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坚持以课程为载体,促进产教供需对接、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把产业理念、产业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力量融入课程建设,从而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为促进高校转型发挥积极作用,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