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课程建设 > 正文

应用•实践•融合 ——大学语文课程教研室召开选修课立项论证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2-17 】

2月13日下午,大学语文课程教研室在花都校区教学楼206召开了新学期新增选修课立项论证会。评审组成员由李彦君、曾耀农、周杰、张丽华、葛东辉五位老师组成。论证会由教研室主任高媛媛老师主持。

申报选修课的教师有高媛媛、陈雍、邱代东和惠黎平,每位教师先对申报的选修课程定位、课程开设目标、必要性与可行性等说课8分钟,知识点试讲4分钟,然后申报者根据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答辩。

高媛媛老师申报的是《影视文学》,该课程从了解中外影视的发展历史、把握影视与文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析影视作品,在对具体的影视文学文本研习与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吸取影视文学经典作品中对现实人生的积极指导元素,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影视评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陈雍老师申报的是《粤港澳影视文化》,该课程以粤港澳经典影视作品为文本,从引导学生理解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湾区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态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与影视鉴赏能力,从而自觉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湾区文化共识。

邱代东老师申报的是《公务员制度与行政能力测试训练》,该课程在了解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招考及行政能力测试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公务员招考行政能力测试基本题型及答题技巧,积累行政能力测试应试技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职场竞争力。

惠黎平老师申报的是《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礼仪修养》,该课程通过讲授古今中外礼仪文化相关的理论及应用技巧,在掌握不同礼仪文化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训练,使学生培养学生具备日常礼仪应用能力,为学生成长为一名先进的文明的当代新青年而奠定基础。

四位教师对申报课程所做的汇报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评审专家对他们的认真准备和全面展示表示肯定,并针对一些细节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周杰教授指出,以上四位教师申报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通识选修课人文性、应用实践性和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内容涵盖影视文化、文学、行政能力、礼仪等,符合通识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和意义。她强调,大学语文教研室要以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严格要求,挖掘课程建设的独特性和多元性,做好应用性、实践性和融合性的有效统一,尽力发挥大学语文在培根铸魂方面的课程价值。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聆听申报者的课程汇报及专家点评,拓宽了认知视野,为教研融合开辟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上一条:数学课程教研室召开选修课立项论证会

下一条:高等数学课程教研室开展观摩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