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喜报丨薪火相传项目获第八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银奖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9-04 】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简称:“互联网+”省赛)获奖名单公布(粤教毕函【2022】12号),《薪火相传--国家非遗佛山木版年画的创新应用》项目经过学校领导支持、指导老师们的悉心付出、项目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银奖的好成绩!

项目获奖信息表(亚洲必赢)

“互联网+”大赛是受教育部认可的A类学科竞赛,其规格与参与人数均超过其他各类赛事。本届“互联网+”广东省分赛约有37.5万个项目、155.8万人次参加,其中我校共有751个项目,4125人参赛,参赛项目数及人数(次)为历年最高。

01

新兴信息技术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保护

项目指导老师由校长助理、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黄鹏,美术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郝孝华,商学院曾素梅老师,工学院副院长李满,美术学院程敏老师、余润生老师组成。

学生团队由巫文迪、龙锦艺、何洁汝、江岚、叶芯如、陈美盈、汪澜、江晓纯、廖颖思、吴涵琳、张心茹、赵一丹、谭伟嘉、余思彤、陈彤彤共十五位同学组成。团队分别来自于美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团队跨学科、跨专业结合,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助力非遗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

项目团队省赛结束合影

02

项目简介

项目通过非遗传承新路径的应用创新,激发年轻人在“非遗”继承中的积极性、创新性,实现代代传递发扬光大为目的。年画作为国内大多数家户门口驱邪纳祥、祈福禳灾的选择,但随着机器印刷技术的普及,手工传统的年画技艺逐渐被机器取代,被人淡忘。

项目目的将佛山木版年画的技艺通过“虚实融生”的技术重新展现人们眼中,将年画原有“固化”的状况,实现“活化”,将通信基础5G、通过XR交互高度自然、结合AI、DT(数字孪生)、边缘计算(云渲染)、多终端打造“活态”作品,核心优势是大空间slam定位,开发5套XR系统,通过新路径打破传统非遗传承传播。开发创新型非遗文化体验,促进文创产业的创新升级,非遗宣传年轻化。跟随国家政策方针,紧跟社会趋势导向,打造“非遗文旅元宇宙”一体化生态模式。

项目从2019年至今期间,立足虚拟现实技术与智能教育科普基地,师生团队入选2022年创新中国品牌项目,教育部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项目立项,连续三年获团省委大学生科技创新战略资金(攀登计划)立项,团中央青年志愿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宣讲团等。

项目团队路演现场

项目团队赴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调研交流

03

科普基地简介

虚拟现实技术与智能教育科普基地立足于亚洲必赢,将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打造虚拟现实技术与智能教育教学场馆和科普基地,探索应用型特色的智慧教育系统解决方案。学校入选中国科协“首批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花都区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等。

科普基地展示相关系统设备

此次“互联网+”省赛决赛采用线上路演形式进行,我校在三水校区设置分赛场。在复赛、决赛前,校内外导师、行业企业专家等对项目团队进行了20余次的打磨,在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以及项目成员的艰苦付出中,项目不断完善和提高,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竞争力,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形成独特的浪花。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薪火相传--国家非遗佛山木版年画的创新应用》项目让非遗与虚实融生技术碰撞出无限火花,也期待未来项目团队在来年双创大赛中继续勇往直前,刷新成绩,敢闯会创!

上一条:策马扬鞭,分秒必争——我校组织学生参加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下一条:喜讯丨亚洲必赢两名学生入选中国青年报百名高校“非遗守护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