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在花都校区图书馆416报告厅开展理论学习,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按照2024年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本次学习主讲人为党支部统战委员、纪检委员骆旗同志,发言代表为臧林、邹琳琳、惠黎平三位党员同志。

骆旗同志在发言中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引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着重大深远的战略考量。
解决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揭示规律、指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剖析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时与势、危与机,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把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针对学院科研服务工作,骆旗同志希望大家坚持学思用相结合,不断增强完善、革新、提高的能力。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战略需求,服务教育发展,有序有力地推进科研工作,做厚做实学术研究。

臧林博士在发言中谈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它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也是实践中的指导。通过深入学习这一思想,自身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学科研工作者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全球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这对我们科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用科学技术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还包含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科技进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例如,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我们可以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减少污染、提高生活质量上。
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强调了“历史自觉”和“问题导向”。这意味着我们在科研工作中,不仅要有长远的视野,还要注重解决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到疫情防控的科研工作中,帮助政府和社会做出科学决策。
在实践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所述,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守科学原则的同时,也要勇于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这一思想,将其融入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思想,还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这一思想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

邹琳琳博士在发言中谈到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认识,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它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紧密联系实际,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方向和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敢于面对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攻坚克难,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按照这一思想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理论要求,更是实践需要。我们要在教学、科研和工作中,积极践行这一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惠黎平副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思想武器,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这是我们从学习实践中得出的深切体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从认真学习、坚决执行到从实践效果中感悟、增强贯彻自觉性再到从规律的角度认识、不断提升工作主动性科学性的过程,努力做好了,就能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并作出深刻阐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需要我们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继续以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素质。在教科研方面,努力做到知其然,在入脑入心基础上更加坚定遵照执行,在融会贯通基础上更加自觉贯彻落实,在把握规律基础上更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四位党员同志的多元阐释下,本次理论学习圆满结束。全体党员同志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们战胜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供稿:学院党支部
撰稿:赵万彬
执行编辑:曹噬云
责任编辑:邢传国 谢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