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室是教师交流经验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基地,为了使学院的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持续开发和打造精品课程,推动教研室建设与课程建设,促进马院教学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2024年2月23日开展了集体备课会,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江振刚老师主持,本学期担任“纲要”课教学任务的全体教师参加,全力为新学期教学工作蓄能续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
黄飞副院长首先就马院新学期重点工作给予部署,涵盖期末材料整理、纲要课试卷命题、教师评教以及教师备课等方面,他强调期末材料整理的重要性,要求各位教师要及时、精准地整理好期末教学材料。黄飞副院长还特别关注纲要课的试卷命题,他指出,要紧密结合纲要课的教学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确保考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在教师评教方面,黄飞副院长强调了评教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他鼓励教师要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表现,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黄飞副院长安排新学期工作
随后,江振刚主任站在纲要课程发展的前沿,向与会的教师们介绍即将展开的新学期课程的基本情况,并具体布置课程建设任务。江主任对纲要课程线上线下混搭式教学进行详实的解读,突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注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江主任的发言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宏观的教学蓝图,更是为整个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树立了榜样。

江振刚主任主持备课会
张晓琳老师在备课会上充分展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教学技巧。她以教材分析、课程性质与章节重难点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她准确捕捉到了学科亮点与知识节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认知框架。马小淑老师在备课会上以高度专业性和细致入微的教学思考,全面展示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刻洞察与丰富经验。她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为四个维度,系统而有条理地进行了说课。

张晓琳老师进行示范说课

马小淑老师进行示范说课
王麒副教授充分肯定了张晓琳老师和马小淑老师的说课内容,他认为两位老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展现了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王麒副教授提倡在教学中注重地方文化、历史事件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他认为,通过展示广东特色,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王麒副教授点评
本次备课会为教研室构建了更加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为教师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课程视野。本次备课会不仅仅是一场教学内容的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互学互鉴的浓厚氛围。相信在新学期的教学中,教师们将充分吸收备课会的精华,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呈现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教学体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熊娟、江振刚、张晓,摄影: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