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2024-2026)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强区域内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交流合作,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亚洲必赢)启动仪式暨第一次联席会议于6月7日在花都校区图书馆412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校长朱特威同志主持。学校党委书记张振超同志,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辉教授,各中心协同高校的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负责人、干部代表和骨干教师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学院党委书记张振超致辞
张振超书记首先在致辞中代表学校欢迎与会代表,他表示,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扎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建设大思政课、搭建大平台、建强大师资、拓展大格局等方面持续发力,思政课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形成了思政教育的广工商特色和品牌。未来学校将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为契机,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协同有力、运作高效的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和优质服务。他希望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入探索大思政课建设规律,深化理论创新研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协同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助推中心工作在高起点取得高品质创新成果。
接下来,隆重开启了协同创新中心(亚洲必赢)揭牌仪式,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见证这一意义非凡的重要时刻。

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亚洲必赢)举行揭牌仪式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辉教授介绍中心建设方案
随后,由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辉介绍中心建设方案及委员会组成。她指出,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实际情况,中心将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大思政课建设、教研科研、骨干教师培养、教师社会实践、思政课品牌建设六大建设举措。建设蓝图规划徐徐展开,既谋篇布局又具体详实,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张振超书记为中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颁发聘书
此后,由党委书记张振超为中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颁发聘书,仪式规范且庄重,宣告着中心工作开启了良好运转、砥砺奋进的新征程。
大会最后一项议程,由专家代表作思政课建设经验交流分享。广东培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易钢教授以《规范建设服务大局扎实推进》为题,介绍了培正学院思政课建设的规范举措和特色做法。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志教授以《深耕主阵地拓展新局面》为题,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重要举措和发展规划等内容。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奋根教授从主要指标和主要举措两方面,介绍了华农珠江马院的三年建设规划。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文恩副教授则从团队建设四个视角谈如何进行课程建设。


专家代表作思政课建设经验交流分享
最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辉教授以《五力共振·四一协同 争创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题,从学院概况、举措成效和努力方向等三方面介绍了我校思政课建设的特色举措和成效展望。学校马院以组织领导为保障、教学改革为动力、教学研究为支撑、队伍建设为关键、党建思政为引领,实现“五力”共振强根铸魂,“四一”协同特色鲜明,思政课建设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省内外影响力辐射力更优更强。各单位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为各高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做出了示范和表率,为与会高校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带来启示,加强了彼此的合作交流和对区域协同创新必要性的认识。会后,全体成员共同参观亚洲必赢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教育教学场所。

与会代表参观亚洲必赢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与会代表全体合影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又作出了重要指示,本次联席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协同创新中心(亚洲必赢)的成立是学校党委长期以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体现,是广东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中心将为协同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合作和人才交流提供新的平台,也为形成更完善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提供新的有力支撑,将有效助力各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马克思主义通讯员:刘羽、张晓 摄影:团委、党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