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10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召开秋季学期第二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飞副教授出席会议,本次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江振刚老师主持,本学期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全体教师参加。

参会老师集体合影
首先,江振刚主任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注意事项以及课程教学评价进行详细阐释。他强调,教学课件的制作应与教师自身特色相结合;善于运用学习通与学生互动交流。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飞副教授对纲要课程教学评价做出指示。他强调,教学评价应当注重遵循客观性原则,如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
其次,孙宁老师、苏莉莉老师、王麒老师、赵阳老师、杨雪菲老师分别对课程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进行了示范说课。
孙宁老师从说章节基本信息、说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案例四个方面展开示范说课,重点阐释了运用教学案例拓展学生知识面,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孙宁老师进行示范说课
苏莉莉老师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四方面进行示范说课,她强调应当结合我校学生个性鲜明特点,同时应借助多样的教学资料及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莉莉老师进行示范性说课
王麒老师首先分析了第四章在教材中的作用;其次提出注重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关系;最后分享了师生互动的方法。

王麒老师进行示范性说课
赵阳老师重点阐释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次起义)的革命实践与中国革命新道路之间的关系。他强调,注重梳理历史事件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前后联系等。

赵阳老师进行示范性说课
杨雪菲老师从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等几方面进行详细说课,同时指出了本章节的重难点。

杨雪菲老师进行示范性说课
再次,在示范说课点评环节,鄂虹副教授对五位老师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也指出不足,示范性说课要更加突出情境创设和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注重学科交叉等。鄂虹教授指出示范性说课应该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时间分配、预测教学效果八个方面入手。此外,她对纲要课程教学提出三点建议。注重大历史观;注重互动性,问题设置应具备深度性;注重“三融入”,即融入地方史、融入时事政治、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

鄂虹副教授进行点评
最后,江振刚主任进行了总结,并详细说明了本教研室最近的相关活动,强调纲要课教师要熟读四史,坚持史论结合,重点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次集体备课会,引起了教师们的热烈反响。他们就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情特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通过集体研讨,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周小红、江振刚 摄影:周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