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简介
会计学院始建于2005年,2015年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开始招生,2021年会计系更名为会计学院,成为会计专业硕士点(MPAcc)建设单位。
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会计学院以党建为引领,落实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实施学校1463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工商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实互融、专创相融”,实现数智财会“教育生态、协同生态、开放生态”。会计学院以“校企合作、数智财会、民办一流”为愿景,秉承“学科为基、学生为本、学者为要、学术为旨”的使命,坚持“团结进取、诚信创新”的价值观,大力推进“五教五产出”校企协同共育数智财会应用型人才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地方服务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数智财会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会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自有教师181人、外聘教师5人),辅导员24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教职工共21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5人,博士与在读博士3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8%,双师双能型教师62人;具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和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2名,全国民办优秀辅导员1名。教师教学竞赛获省级(协会)以上奖项31项,包括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2个案例入库MPAcc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改革成果累累。会计学院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3个本科专业和用友数智会计创新班、金蝶智能财管实验班专业方向班。会计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826人。2021年以来,获批会计学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认定广东省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8门;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门;省级优秀案例7个;2023年获得第五届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97%(三年全校排名第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满意度达98%;获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国家级奖项78项、省级193项,其中2022年荣获挑战杯省级金奖和2022年荣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3年荣获第九届“互联网+”省赛铜奖。近三年,10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348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科研教研多项突破。会计学院为了培养数智创新应用型人才,把科研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二者相辅相成,教科研反哺教学。2021年以来,会计学院通过教师们努力拼搏,成为会计专业硕士点(MPAcc)建设单位,科研教研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批了会计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获批了广东省首届“数智财会校企联合实验室”,校级研究所3个。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等省部厅级纵向科研教研课题和奖励共61项;在三大检索、北大核心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78篇,编写教材(著作)15本;现有知识产权13项项,主持完成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68项。研究成果得到委托单位的好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校企主体共建成效。2021年以来,会计学院与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龙头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获批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国际训练基地---智能会计、教育部“大数据与会计产业学院”等部级产教融合平台;与82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进行了“六共建”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产学研融合平台,产教融合产出成果共102项,形成了6大亮点:①与深圳德永信财税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的党建共建;②与用友新道、金蝶精一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的专业共建;③与深圳账小白数智财税有限公司进行的实习基地共建;④与用友新道、金蝶精一、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的实验室共建;⑤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就业基地共建;⑥与广东金账房智慧财务有限公司进行的课程共建。
教学条件有力保障。2021年以来,获批了广东省首届“数智财会校企联合实验室”。为了培养数智财会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2021年会计学院建立了“数智财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中心”,中心涵盖了2群1基地,共有17个实验实训室,面积5673平方米,设备2690多台,同时可接纳人数近1500人,年均开出400多个项目,综合利用率达到88.9%。中心打造了财务大数据、财务机器人、智能财税、大数据审计等10个数智财会实训室群、企业财会应用实训室群和集中实习基地,是集财务大数据、智能财税、大数据审计、财务机器人、集中实习、财会应用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校内实践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