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2023年10月16日于线上召开集体备课会。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会议之初,教研室主任彭艺格老师布置了近期的教学工作重点。第一,彭主任强调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各位老师应按照学校要求按时按量地参与听课工作,并且认真对待评分、评价环节,通过同行评价促进学院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第二,彭主任提出我们要重视课堂管理,促进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多项课程建设任务,每位老师都要高度重视线上教学环节,认真抓好落实,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任务。第三,彭主任提出各位老师应积极鼓励同学们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的特色活动,充分彰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新时代新发展,引导同学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学真懂真用。

方圆妹副教授分享第二章备课经验
方圆妹副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的备课经验,同时借第二章的备课内容与各位老师探讨备课心得。首先,方老师提出,对于任何一章内容,我们在备课时都要综观全局、厘清逻辑,尤其是梳理章节目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达到层层递进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其次,方老师以自己的课件为例,与大家探讨如何巧妙设计课堂导入,在这一部分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课程导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进而引导同学们对本章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最后,方老师强调我们要甄选教学案例,要懂得“讲好”故事,更要懂得讲“好”故事,让同学们既能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更能在案例情境中获得情感的升华与思想的洗礼。

何建芬副教授分享第三章备课经验
何建芬副教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的课件设计为基础,与教研室的老师们探讨了如何更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铸魂育人功能。在“以理服人”的方面,何老师梳理了第三章的教学逻辑,引导各位老师充分思考各个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性,并且与大家探讨如何进行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剖析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深入理解“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等内容的丰富内涵。在“以情动人”的方面,何老师分享了自己为部分重要知识点选取的案例,强调案例选取要重视时效性、代表性,展示如何以案例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同时,何老师也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当中,如何帮助同学们更新理论知识、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完成备课内容分享后,彭艺格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主持了讨论答疑环节。彭主任回应了大家对于教学评价工作的一些疑问,针对部分新进教师的系统操作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指导大家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集体备课会是教研室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让各位教师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具备了更清晰的规划、更深刻的思考,为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教研室的成员表示,我们要讲好每堂思政课,守好课堂主阵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好启智润心、培养时代新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陆晓婷、彭艺格 摄影:叶桐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