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进一步加强教学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于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下午14:00在教II-C101室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杨春敏主持,当时段无课的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研讨充分,取得了良好成效。

图1杨春敏主任主持讲话
本次观摩活动邀请了丁巧玲、李倩、钱镭、李瑞婷、叶颖苓五位教师依次进行授课展示,点评由侯真真、权力、黄训文、江政云四位教师主评,其他教师也纷纷参与讨论,现场互动频繁,教学思维碰撞激烈。
会议伊始,丁巧玲老师率先登台,她讲授的是《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χ²拟合优度检验”相关内容。丁老师语言清晰、思路清楚,授课过程自然流畅。点评中,几位老师肯定了其授课基本功,同时也建议在数据处理部分可以更注重学生的理解节奏,建议简化课程开头部分,缩短引入时间,更快进入主题内容。增加前置概念的引导,并补充前置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理解。

图2丁巧玲老师授课现场
随后,钱镭老师以说课的形式分享了《食品科学导论》第一课“食品科学概述”的教学设计。他重点介绍了课程结构、教学安排和思政融入等方面的考虑。大家普遍认为他的课堂设计合理、语言亲切,课堂氛围轻松,思政内容嵌入自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建议指出可以在科学概念讲解中加入更多推理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3钱镭老师授课现场
第三位是李倩老师,她讲授的是《食品文化》中有关青茶和红茶的分类与加工的内容。她讲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语言表达得体。老师们建议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茶文化背后的思想内涵,或结合学生更为熟悉的咖啡文化进行对比,增加课程的人文吸引力。

图4李倩老师授课现场
接着,李瑞婷老师展示了《食品安全学》中“亚硝酸盐污染”相关内容的教学。她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推动课堂,整体节奏紧凑、互动频繁。点评中,老师们普遍认为她的问题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也建议可以更多地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增强课堂的学术深度和现实意义。

图5李瑞婷老师授课现场
最后,叶颖苓老师讲授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关于“危害识别”的内容。她授课沉稳、条理清楚,展示出较强的教学素养。几位老师建议在课件中适当增加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内容,同时注意语速与节奏的平衡,提升学生注意力。

图6叶颖苓老师授课现场
活动最后,杨春敏主任进行了总结。她肯定了各位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现场表现,也指出课程内容设计和课堂呈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加强交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打磨、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本次观摩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教学思路和课堂风格。老师们普遍反映受益良多,特别是青年教师表示获得了不少启发。教研室将持续推动此类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交流氛围,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图文来源:张轲易
初审:杨春敏
复审:陈超烊
终审:欧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