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4年11月14日至11月18日,第十六届蓝桥杯大赛电子赛省赛师资培训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成功举办。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更好地提升竞赛指导能力,亚洲必赢工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段晓霞、王新鹏、黄振豪,还有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王银共四位教师,参加了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组委会举办的师资培训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软件赛和电子赛指导教师齐聚一堂,在大赛组委会的组织下,共同探讨了第十六届蓝桥杯大赛的规划与辅导策略,分享专业教育和以赛促学的成功经验。

图一师资培训会参会教师集体合影
首先,蓝桥杯高校联络部单宝军主任对第十六届蓝桥杯大赛的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大赛的背景、目标、赛程安排及奖项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强调了蓝桥杯大赛在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深化内涵建设以及提升竞赛品质,蓝桥杯大赛的赛道更符合行业发展、赛题更贴近院校实际、服务更促进人才成长。丰富的资源将为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随后,西安交通大学桂小林教授作了题为“推进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主题报告,他提出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应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还特别分享了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教材建设实践经验,为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国地质大学张锋教授在学术论坛上以本校学生参赛情况为例,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蓝桥杯的地位”进行了主题分享。除了分析程序设计类学科竞赛现状以外,还强调竞赛在对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上很有含金量。武汉东湖学院的杨沛老师就“蓝桥杯大赛与实验室建设”进行了主题分享。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大赛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也具有指导意义,推动了本校实验室设施的更新换代。
最后,武汉大学黄建忠教授提出“两学两育”模式赋能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通过线上线下案例式教学、积木式项目制教学、学赛融合双创赛育人以及校企地互助产学研育人的模式,重塑学生心智模型和计算思维,培养工程意识并进行工程思维训练。通过蓝桥杯等赛事与课程对接,实现课赛融通,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多赢局面,挖掘科研项目资源,开展周期性课内外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科研意识的增强。

图二工学院电子赛参会教师集体合影
培训期间,参会教师针对电子赛的各个赛道的赛题设计和评分细则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就如何将竞赛经验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参赛热情等议题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了广泛交流。并计划将培训中的收获应用于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融合,“课赛”融通,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创新科研意识。期待工学院学生在第十六届蓝桥杯大赛中取得佳绩,为学院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