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  加入收藏

首页

新闻动态


【本网讯】11月17日,学院积极推动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开展了工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暨工程教育认证研讨会的分组研讨会,主题为人工智能专业产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及2025届大数据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论证。活动特别邀请到华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陈寅教授莅临指导,为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专业建设注入新活力,助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7日上午,研讨会由曾辉主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等重要内容展开。陈寅教授以“人工智能专业产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

陈教授阐述了教育部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该校在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中的努力,强调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与华为等企业合作的成功案例,包括共建课程、实验平台以及共同推动学生参与竞赛等实践经验,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借鉴。

演讲结束后,参会的教师与陈教授展开热烈讨论和详细论证。阿拉拇教授和刘红英主任结合专业实际,就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提出问题,陈教授详细解答,并分享了构建适应行业需求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在一流专业建设材料论证环节,陈教授指出应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保障、实践教学、学生培养成果、专业特色与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分析和完善,同时突出专业优势和亮点,以充分展现专业建设水平和发展潜力。

17日下午,主题为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论证,由曾辉主持,强调此论证旨在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前沿性与可行性,解决可能存在的选题问题。

会上,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教师依次介绍各自拟定的毕设选题,就选题背景、研究目的、预期成果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陈教授认真听取每个选题汇报后,逐一给予专业细致的点评。针对部分选题过于宽泛或技术难度过高的问题,他建议教师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标,确保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应用结合不够紧密的选题,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引入实际项目案例,提高选题实用价值和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们还就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毕设研究、如何确保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陈教授分享了华南师范大学在学生毕设过程管理方面的有效措施,如定期开展进度检查、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等,为学院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陈教授强调,好的毕设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前沿、行业需求与学生兴趣,具备创新性和实践意义,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

此次研讨会为学院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专业负责人将根据专家建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院在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道路上稳步前行。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研讨会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专业发展的重点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性,将积极将所学所得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未来,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将继续加强与行业前沿对接,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为学院培养更多优秀的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稿件来源:工学院

撰写:班继洋

图片:班继洋

初审:曾辉

终审:胡垂立

上一篇:工学院“基于规范的本科一流专业建设”分论坛与分组研讨会成功开展

下一篇: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助力学生竞赛发展——工学院教师参加蓝桥杯电子赛省赛师资培训会

关闭

亚洲必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