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要求
为培养人工智能特色人才,构建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课程体系,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物联网应用的前沿理论与技术,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了解并适应工作环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实验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培养特色
(1)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三年时间在学校接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累计1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系统学习企业岗位技能。
(2)学习全程多导师驱动
“学业导师、朋辈导师、产业导师、生活导师“四驱动。学业导师皆为双师双能教师,在专业方面提供一对一针对性指导;朋辈导师为高年级师兄师姐陪伴成长,在学习生活方面提供帮扶;产业导师为资深工程师,解决职业定位,提供行业最新动态与资讯;生活导师为有辅导员经验的专任教师,为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排忧解难。
(3)专业精心规划,精准定位
新生入学进行入学教育、企业认知、行业专家讲座、素质拓展、研学活动、职业规划等系列活动,助力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前沿,丰富大学生活。
(4)校企深度合作,实现项目化教学
建立校企AIOT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并与北京小米移动软科技有限公司、派宝机器人、图灵智新、联合伟世等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训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也为学生实习及就业提供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三、培养情况简介
第一届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网班,2024年9月招生,现有在校学生37名,入学配置班主任与学业导师,目前已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和对专业学习的意愿、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建立独立个人档案,制定发展规划。
1.就业岗位与课程体系思维导图
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网班管理团队通过走访多家企业与学校,与行业专家和学业导师经过多次交流研讨,历经3个月时间,完成就业岗位与课程体系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对学生进行宣讲介绍。

图1 就业岗位与课程体系思维导图
2.学业导师开展企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2024级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网班,优选10位专业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专任教师做学业导师,专业安排学生与学业导师交流,根据学生选择岗位方向匹配导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学业导师通过深入企业学习,开展企业培训、学术交流会等方式提高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指导。

图2 学业导师小米公司AIOT培训
3.职涯引导翼课程培养
特设“翼课程”,融合“基础课程、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和实验实践”等模块内容,开展专业核心课程串讲,提升学生对专业的透彻理解,引导职涯发展,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职涯引导翼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趋势,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拓展专业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为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4.定期组班级团建
助力入学新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新起点上携手共进,开启精彩的大学生活新篇章,2024级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网班举办素质拓展活动,开启“破冰之旅”。

图3 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网班素质拓展活动
5.行业导师技术发展前沿专题讲座
特邀广州知在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康先教授、广州黑蜂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黄淼总监、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李楠、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袁小庆作为主讲嘉宾,为人工智能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提供宝贵的行业前沿知识讲座与培训,也为学生们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提供重要指导和启发。

图4 行业导师经验分享
6.企业项目进课堂
将企业真实运作创业项目引入课堂,集中教学周指导学生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项目需求和运作流程,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积累项目经验,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5 2024级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网班进行企业项目实训